2011年12月19日星期一

日本免费VPN,无须注册即可使用,无限流量

日本免费VPN,无须注册即可使用,无限流量
原文:http://www.mf8.pl/blog/dearvpn-54.html


インタ�ネットVPNサ�ビス|つながるもん

先后介绍了许多免费的VPN给朋友们使用,日本的貌似有点少,,日本的服务器很贵,所以少有VPN商提供日本的线路

今天小冬就给大家介绍一款使用非常爽的日本免费VPN,还无须注册,,输入EMail地址,激活即可使用

至于速度方面你绝对想不到,免费的还这么快,小冬今天用了一下午(看Youtube)没断线,看来该服务很不错,,就是不知道能否长期提供,他们的经济来源是什么,,值得求证

免费VPN地址:http://49.212.48.199/entry/

日文无须担心,非常简单,如何注册使用日本免费VPN,现在开始

1、输入邮箱地址

2、同意使用条款

勾选后点击下面的按钮哈,,,送信内容,日文也不过如此,哈哈

3、确认输入的邮箱地址正确无误

确认后点击左边这个哈,提交,马上收到邮箱,,,

4、从邮箱里点击链接激活VPN

5、激活后就能看到该VPN的用户名和密码

该用户名和密码也会同时发送到你注册的邮箱里,无须担心丢失。

对了,VPN的链接地址就是该IP地址:49.212.48.199

 » 订阅本站:米饭吧
 »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 BY-NC-SA 协议进行授权 (C) 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并注明转自:【米饭吧

翻越防火长城,你可以到达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Across the Great Firewall, you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翻墙利器赛风3下载地址: http://dld.bz/caonima326http://dld.bz/caonima745


on GFW BLOG(功夫网与翻墙): http://www.chinagfw.org/2011/12/vpn_19.html

2011年12月16日星期五

把任意文件隐藏在图片中

把任意文件隐藏在图片中
原文:http://briteming.blogspot.com/2011/12/blog-post_4729.html

准备:1.一张图片2.一个做试验的txt文件3.WinRAR

步骤:

1:准备一张图片,比如winshome.jpg。准备目标文件,比如test.txt。我们要实现把test.txt隐藏在图片里面。

2:把要隐藏的文件test.txt用WinRAR压缩。生成test.rar压缩包

3:打开命令行提示符:点击"开始→运行",输入"cmd"。

4:我们假设中两个文件都存放在"D:"下。输入命令:

copy /b D:winshome.jpg + D:test.rar D:winshome.jpg

5:ok,试试打开生成的图片winshome.jpg,没错吧,的的确确是原来的图片。

6:怎样打开那个txt文件?打开WinRAR,点击"文件→打开(快捷键Ctrl + O)",然后选择文件类型为"所有文件",找到winshome.jpg,选择打开看看,是不是有个txt文件?这种方法适用于所有文件。
翻越防火长城,你可以到达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Across the Great Firewall, you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翻墙利器赛风3下载地址: http://dld.bz/caonima326http://dld.bz/caonima745


on GFW BLOG(功夫网与翻墙): http://www.chinagfw.org/2011/12/blog-post_15.html

2011年12月7日星期三

什么绑架了我们的注意力

什么绑架了我们的注意力

本文原文来自《南方周刊》。

你是不是习惯于阅读越来越短的信息:从博客到论坛,再到微博,是不是对信息长度的“忍耐力”越来越差?你是不是开始习惯“多任务”的工作,在文档、即时通信工具、网页、微博之间快速切换?甚至,你无法集中注意力在一件事情上,对所有东西都失去兴趣。如果是这样你就要注意了,也许你患上了“注意力障碍”,也就是所谓的“网络注意综合征”。

  • 拖延狂一计划,上帝就笑了

只要坐在计算机前,很容易就忘了自己要做什么,因为总会有比手头的工作更刺激,或更有趣的事情冒出来。

文:咪蒙

我是一个严谨的人,在豆瓣我只参加了三个小组:“我们都是拖延症”、“我又荒废了一天”以及“请假借口研究所”。

最近,“我又荒废了一天”小组正在庆祝组员突破了8万人,而“我们都是拖延症”小组虽然也有好几万会员,可惜活生生误入了歧途。按理说,这应该是一个攀比拖延业绩的狂欢地,但他们居然一脸严肃地探讨如何战胜拖延症,活像一个戒毒互助会……

说起来我也不算太拖拉。两年前我答应一个朋友帮她写篇稿子—是的,我还没写,但能怪我吗?她没有认真催我啊。每次我假装抱歉地跟她提这事,她都说,不急,不急。明知道我是拖延界天后,礼义廉耻是属圣诞老人的,一年只能出来一次,怎么能对我搞儒家温良恭俭让那一套呢?

据说日本漫画界拖稿大神富坚义博(又称“富奸义薄”)因为拖稿把编辑气得心脏病突发,他的超人气漫画《HUNTER》时断时续全凭高兴,有时候因为迷上PS2游戏就休载几个月,只有外星人才知道下一次复出是哪天,害得粉丝被他搞得人格分裂,一边祈祷他长命百岁别像《蜡笔小新》的作者一样人都挂了漫画还没连载完,一边又恨不得他在日本地震期间被震死了算逑,大家得个了断。

能把编辑啊粉丝啊搞得这么人不人鬼不鬼,当事人一定很HIGH很得意吧?你错了。

大部分拖稿狂天天活在催稿的阴影中,听到电话响就心惊肉跳害怕是催稿,上MSN怕被编辑抓到只能鬼鬼祟祟玩隐身,微博只敢看不敢发怕被说有时间更新没时间写稿,编造的拖稿理由千奇百怪什么手指软组织挫伤、眼压高导致间歇性失明,更夸张的连意外怀孕不小心流产这种扯淡借口都搬出来了——还有比这更猥琐的生存状态吗?

问题是,拖延的精髓就在于意志瘫痪,明知怎样做是对的,就是做不到。

我曾经发过一条微博,“不得不说,我还真是天赋异禀。不管正事多么紧要,时间多么紧迫,我都可以把自己所能想到的所有玩乐比如看剧集、综艺节目和电影,逛豆瓣和天涯、滚动玩微博等,直到确认所有地方都实在没有搞头的时候,才肯乖乖投入到十万火急迫在眉睫的重要事件上来。永远拖延、永远无耻、永远不知轻重……”无数人跟帖表示愤慨,因为我抢了他们的台词。

拖延时我们选择一个“挡箭牌”往往不是因为它更有趣,而是因为它不是我们应该做的那一样——哪怕《康熙来了》主题超无聊,微博上全是装B青年的废话,也要硬着头皮在这些破事上虚耗。

我对自己说,11点就动笔,然后就11:42了。12点开始!转眼间0:39了。好吧,1点一定一定写!终于,天亮了。这下不写不行了,但拖延狂都知道,玩的时候永远精神矍铄,而一旦终于决定要做正事了,就会困到想死。

让上帝发笑其实很简单,拖延狂把自己的计划告诉他就好。

互联网的邪恶在于,它制造了海量诱惑—给一个色鬼发大把惹火美妞,这不是考验人性么,而人性就是除了诱惑什么都能抵抗。

以为海量信息给我们增加了各种可能性,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而写《送你一颗子弹》的刘瑜就说,你怎么知道不是海阔凭鱼呛,天高任鸟摔呢!

美国一个科技作家麦琪·杰克逊写了本书,悲观又绝望,叫《分神:注意力的涣散和黑暗时代的来临》,他认为人类很可能沦为半人半机器,因为我们被各种信息吸引,永远处于走神状态。

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就是个走神专家,他说只要坐在计算机前,很容易就忘了自己要做什么,因为总会有比手头的工作更刺激,或更有趣的事情冒出来。

有时候很羡慕古代拖延狂。

你看雨果,写稿时干脆一丝不挂,让仆人把他的衣服全部藏起来,这样他就不能出去玩只能乖乖写稿了。放现代,正好可以在家跟妞们视频裸聊。

而文艺复兴时期的全才达·芬奇为自己拖拖拉拉一事无成而悔恨,作为画家、音乐家、哲学家、发明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他本来打算发明机器人、直升机、温度计和坦克的,结果都没实现,连绘画作品都不超过20幅。呃,让他上网试试,这家伙没准儿一头扎进Gay网、耽美小说和恋母论坛不可自拔。

正当我的拖延症愈演愈烈时,某天,家里网络莫名其妙出问题,罢工一整晚,我一气之下写了1万2千字的稿子,第二天编辑很惶恐,问,你受了什么刺激?

看吧,治好拖延狂,就跟减肥一样,关键是得对自己狠。像挥刀自宫一样挥刀断网,让必须随时上网查资料的狗屁借口见鬼去吧。

就连这篇稿子,我只拖了一天就交稿了(如果不是iPhone能玩微博看天涯社区我还能再提前点),对此,我很羞愧。

本来嘛,一篇关于拖稿的稿子,最佳的结局不就是版面开天窗,在空白页面上留下几个大字“作者拖稿中”吗?

  • 做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更难了

社交网络让人类社会更容易产生“趋同”的意见。我们太容易从网上获知“别人怎么想?别人喜欢什么?”,而逐渐失去了自己的想法。

文:悠扬@科学松鼠会

斯坦福大学的精神病学教授Elias Aboujaoude在他今年二月出版的《虚拟的你:E型人格的危险力量》一书中认为,长期浸淫在网上会最终改变一个人的秉性。

经过数年对互联网使用的研究,他和同事发现有约2500人因不当使用网络而患上了强迫症(OCD)等各类精神疾病。

他极其赞同《浅薄:互联网如何影响我们的大脑?》一书作者Nicholas Carr的观点:互联网的信息过载除了给我们带来信息的便利,也会让我们产生强迫的人格,缺乏耐心,注意力涣散。互联网,可能让我们患上“网络浅薄综合征”。

这并非是空穴来风。近年来心理学家和神经学家的研究发现,过分依赖网络的信息收集方式会阻碍我们理解和消化信息的能力,甚至从长远的角度将影响我们的学习能力。

康奈尔大学的心理学家Helene Hembrooke就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让学生分为两组,一组学生上课时被允许上网浏览网页,另一组学生则被要求在听讲时把电脑合上。

课后,他对学生上课的效果做了一个测验,结果发现被允许上课时浏览网页的学生听课效果明显低于不浏览网页的学生。即便有些学生浏览的是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网站,他们的听课效率也没有因此而提高。

另一项研究发现,和传统的课本学习相比,使用网页学习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不可否认,互联网对我们生活产生了巨大的正面影响,沟通和获取信息的途径变宽了,也变得更加迅捷。

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处理信息的方式也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我们习惯于阅读越来越短的信息,对信息长度的“忍耐力”越来越差;长篇大论的文章越来越被我们抛弃,传统媒体早已被“短平快”的网络媒体远远抛在了后面。

虽然短小精悍的信息带给我们无可比拟的信息量,但我们也因此减少了思考的深度和从长文章中可以获得的思辨的快乐。我们抛弃了深刻的思考方式,想法也越来越“浅”。

有了网络,依靠Quora、Wiki和Google,我们可以轻易地找到问题的答案,或是别人如何看待某个问题。

著名作家和人类学家Michael Crichton认为,社交网络让人类社会更容易产生“趋同”的意见。我们太容易从网上获知“别人怎么想?别人喜欢什么?”,而逐渐失去了自己的想法。在互联网时代,做一只思想深邃,“特立独行的猪”,可能是一件更难的事情了。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发展心理学家Patricia Greenfield在《科学》杂志中提出警告:

当我们使用计算机和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快速浏览网页时,大脑在不停地被训练着进行快速但浅薄的加工过程,这可能会极大地影响我们思维的深度、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和创造性。特别是过多接触互联网,可能会影响我们下一代形成健全,富有创造力的思维。

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一种“多任务”的工作方式,在不同的媒介间进行着切换。

心理学家发现,这种互联网“多任务”甚至会让人们患上类似“注意力障碍”的心理问题。斯坦福大学的一组研究者就发现,互联网的多任务者甚至在非网络任务中的能力也有所下降:他们无法从复杂的信息中提取重要的内容,所有的东西都会让他们分神。在注意力受到严重影响的同时,还大大削减了思考的能力,让思维变得更难以深入到复杂的层面。

“多任务”的影响不仅是行为层面的,它还会影响我们的生理系统和大脑,降低思维的深度。

在一项由加州大学的Gloria Mark主持的研究中,同时处理多任务的人虽然工作时间更短,但工作的效果也更差,焦虑感和压力感也更强,这将进一步影响他们的思维效率。

加州大学的心理学家Russell Poldrack还发现,当人们专心在一件事情上时,新的信息能够很好地存储到大脑与记忆有关的海马区;但当人们进行多任务时,大脑的纹状体而非海马会参与到新信息的处理中,这样的处理方式会显著减慢思考的过程。

  • 半年看不完一本书

梁爽,空乘人员,微博时间:8个月

梁爽是专门飞长途的,每个月大概有2/3的时间在空中度过。2010年,她读完了包括《罗斯福总统自传》、《从平城到洛阳》、《凶年纪事》,东野圭吾系列,张大春系列等20余本书。

开了微博后,梁爽就发现离不开它了。上飞机前一秒都在刷微博,在旅店也是可以足不出户地一边看电视一边刷,“在空中飞行的那段时间变得难熬起来,”梁爽说,“以前看书的时候即使再好看的书,也没试过这么坐立不安”。

梁爽现在的包里有一本《我们台湾这些年》,这本书看了半年还没有看完,“每次我都强迫自己要认真看下去,但是真是翻个两页,就完全读不下去了,”梁爽说,“即使眼睛盯在字上,也完全接受不到这些字反映出来的东西,有没有字,都像盯在木板上看一样。”

  • 热得快冷得更快

于浩然,广告公司策划总监,微博时间:18个月

于浩然在微博上会关注“解救儿童”“两会观点”“云南地震”“救狗事件”这些社会热点。

“能做的不多,发表下意见总是可以的。”只是,时间一久,于浩然发现,事情正在发生的时候,会刻意地关注,而且会非常用心地评论,但是当事情过去,首先微博本身已经不再出现热点,而即使有人重提的时候,自己和大家的热情都在减退,“比如解救孩子那会儿,我都转了好多条,而且看那些转发都在上万甚至数十万条,但是最近,我又看到了一条这样的微博,但已经没有了当初那种‘一看到就马上转’的感觉了,”于浩然说,“但后来我想想还是得转吧,于是翻了好几页才翻到,然后一看,转发人数还不到500。”

  • 不刷屏不自在

小冉,艺人宣传,微博(开心网):时间3年

“只要不是在陪艺人和开会,任何时候,我必须能刷到微博,不然会浑身不自在。”

有一次因为处理一个突发事件,小冉打了一通长达70分钟的电话,挂线后第一件事,是在网页上打开自己的微博,然后一直翻页。网络版规定10页就没了,而最旧的消息是距离现在55分钟,直到今天小冉回想起这件事还是感觉遗憾:“老觉得有15分钟的东西被刷掉了,也不知道刷掉的是什么。”

小冉关注了500个人,她会花几乎所有工作外的时间来看这些信息,甚至半夜醒来喝水,“要看自己最关注的人,比如是行业巨头的,同行领袖”。

“很多时候不是说要看什么,也不一定是微博,就是觉得时间空出来很奇怪,非要做些什么事,不做不舒服。”

  • 审稿就是找关键词

宁愿,电子杂志主编,微博时间:14个月

宁愿的交际网基本上是在微博中建立的,私信交换联系方式,从最基本的回复、评论开始。她一般就会飞速地浏览140字,然后给出第一个判断,通常是“很有趣”、“太让人生气了”、“太美了我也想要一个”之类。

这种习惯很快就延伸到自己的工作中,在审稿的时候会飞快地“一目十行”,基本上就像在找关键词一样,“我现在看不了大段大段的文字,所有稿子我都规定段落越多越好,最好一句成段,这也是现代人的阅读方式嘛。”宁愿说。作为一个电子杂志的主编,宁愿每个月订6份设计类杂志,都是大幅大幅的图,文字很少,但即使这样,也没有几本能从头到尾都翻完。

  • 拯救注意力

文:禾穗

不要在下午时间进行多重任务。午饭后的劳累感,加上多任务的紧张,会给大脑带来过重的负担,可能会让你更加难以集中注意力,工作效率下降。

尝试冥想。现在流行的佛教和瑜伽中的冥想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训练集中注意的能力,排除外界干扰。这项结果也得到了神经心理学研究的支持—冥想可以提高大脑及与注意力相关脑区的活动效率,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记忆和注意力。

训练多任务从简单任务开始。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神经学家Paul Dux发现,人们可以通过训练提高多任务的效率。他使用了一个非常简单的任务:寻找屏幕上的视觉目标同时念出单词。经过训练的人们可以更好地同时完成这两个任务,但人们还不清楚,这样的训练是否也能够帮助人们在复杂的多任务情况中得到提高。

控制减少自己的“多任务”倾向。著名的生活博客“禅习气( Zenhabits)”博主Leo Babauta给人们列出了几个小窍门:利用浏览器上的网页屏蔽和监控插件(例如Firefox的Leechblock和Chrome上的StayFocusd)监控无关网页的使用;尝试每天或每周的“无网时”或“无网日”;关掉邮件提醒,每天只在固定的时间查看邮件;MSN设置为“隐身”模式,工作的时候减少闲聊等……

或许你也想阅读:

如何保持注意力

提高记忆力和注意力的游戏

学习时如何集中注意力

怎样调整好考试心态

如何抗干扰与提高效率
无觅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on 褪墨: http://www.mifengtd.cn/articles/internet-distractions.html

2011年11月3日星期四

以后看电影就按这个名单了

以后看电影就按这个名单了

 【一、让这些电影治愈你】:
1、缺乏学习动力:《幸福终点站》、《风雨哈佛路》
2、对爱失望:《偷天情缘》、《初恋50次》
3、自卑失落:《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
4、失败或绝望:《铁权男人》、《迫在眉梢》、《伊丽莎白镇》
5、厌倦生活:《在世界的转角遇见爱》、《搏击俱乐部》


【二、最费脑力的14部电影】:
《盗梦空间》、《记忆裂痕》、《生死停留》、《死亡幻觉》、《禁闭岛》、《穆赫兰道》、《蝴蝶效应》、《恐怖游轮》、《伤城》、《盗走达芬奇》、《88分钟》、《万能钥匙》、《决胜21点》、《沉默的羔羊》


【三、结局最意外的20部电影】:
《搏击俱乐部》、《迷雾》、《心理游戏》、《第六感》、《蝴蝶效应》、《电锯惊魂》、 《赛末点》、《 穆赫兰道》、《非常嫌疑犯》、《魔术师》、《小岛惊魂》、《万能钥匙》、《火柴人》、《七宗罪》、《魔鬼代言人》、《孤儿》、《八面埋伏 》、《香水》、《偷拐抢骗》


【四、走进12星座女孩内心世界的电影】:
《情人》白羊
《绿荫下》金牛
《初恋50次》双子
《黑暗中的舞者》巨蟹
《办公室的故事》狮子
《傲慢与偏见》处女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天秤
《布达佩斯之恋》天蝎
《艳舞女郎》射手
《杨朵儿》摩羯
《罗丹的情人》水瓶
《天使艾米丽》双鱼


【五、世界十大禁片——心理承受能力差的看看片名就好】:
《我唾弃你的坟墓》、《切肤之爱》、《肏我》、《杀人不分左右》、《魔法圣婴》、《感官世界》、《罗马帝国艳情史》、《不可撤消》、《下水道的美人鱼》、《索多玛120天》


【六、16部讲天才的电影】:
《美丽心灵》、《雨人》、《波拉克》、《暗物质》、《天才瑞普利》、《猫鼠游戏》、《香水》、《一级恐惧》、《心灵捕手》、《莫扎特传》、《证据》、《海上钢琴师》、《电锯惊魂》、《沉默的羔羊》、《非常嫌疑犯》、《寻找弗罗斯特》


【七、女人必看的十部电影】:
1、《乱世佳人》(坚强)
2、《母女情深》(亲情)
3、《简爱》(尊严)
4、《蒂凡尼的早餐》(虚荣)
5、《白领丽人》(才华)
6、《钢琴课》(沟通)
7、《漂亮女人》(浪漫)
8、《紫色》(苦难)
9、《末路狂花》(女权)
10、《女人那话儿》(性爱)

【八、男人必看的十部影片】:
1、《阿甘正传》(执着)
2、《东方不败》(才华)
3、《美国往事》(人生)
4、《罗马假日》(爱情)
5、《勇敢的心》(勇气)
6、《辛德勒的名单》(责任)
7、《肖申克的救赎》(信念)
8、《E.T》(童心)
9、《现代启示录》(痛苦)
10、《第七封印》(哲思)


【九、心理爱好者必看的10部经典电影】:
《致命ID》多重人格障碍;
《歌西卡》犯罪心理学;
《美国精神病》双重人格;
《钢琴教师》性心理变态;
《美丽心灵》偏执性精神分裂;
《记忆碎片》失忆症;
《蓝丝绒》心理扭曲;
《雨人》自闭症;
《本能》性与暴力;
《沉默的羔羊》变态心理。


【十、最值得欣赏的英式发音电影】:
《如果能再爱一次》、《成长教育》、《穿越时空爱上你》、《生死朗读》、《猜火车》、《哈利波特》《女王》、《真爱至上》、《恋爱假期》、《诺丁山》、《真爱之吻》、《傲慢与偏见》、《莎翁情史》、《成为简奥斯汀》、《福尔摩斯》、《雾都孤儿》、《兵临城下》、《英国病人》


【十一、因为名字烂而被错过的好电影】:
《三傻大闹宝莱坞》、《刺激1995》、《搏击俱乐部》、《机器人总动员》、《杀死比尔》、 《低俗小说》、《落水狗》、《午夜牛郎》、《洋葱电影》、《蝴蝶效应》、《诺丁山》、《两杆大烟枪》、《摇滚黑帮》、《十诫》、《黑道当家》、《一酷到底》、《热带惊雷》、《叫我第一名》                    

 



打喷嚏链接:http://www.dapenti.com/blog/more.asp?name=agile&id=52631



用手机上喷嚏网:m.dapenti.com        每天网络精华尽在【喷嚏图卦】       喷嚏网官方新浪围脖

on 喷嚏网----阅读、发现和分享:8小时外的健康生活!: http://www.dapenti.com/blog/more.asp?name=agile&id=52631

2011年10月30日星期日

路透社深度报道:中国的准总理曾在政治氛围宽松时求学北大

路透社深度报道:中国的准总理曾在政治氛围宽松时求学北大

来自: 译者 - FeedzShare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29日,  已有 3 人推荐


核心提示:中国的准总理李克强曾经在思想激荡的八零年代求学北大,在"法律系77级"与若干思想开放、赞同西方自由思想、并胸怀理想主义的同学、朋友们一起求学、译书、争辩,其中还包括一些后来因为称为政治异议者而流亡海外的活动人士。这一经历会在李克强接过治国大任后对他产生什么影响吗?

原文:Insight: China premier-in-waiting schooled in era of dissent
作者:Chris Buckley
发表:2011年10月28日
本文由"译者"志愿者翻译并校对

?m=02&d=20111028&t=2&i=523711869&w=460&fh=&fw=&ll=&pl=&r=BTRE79R059L00
【图片来源:Reuters/Jo Yong-Hak

路透社北京消息――很可能成为中国下一届总理的李克强曾经在北大宿舍中与杨百揆挤在一起,翻译一本由英国法官写的书,那时这位未来的共产党领导人和他的那些可能因为"颠覆罪"而被投入监狱的同学们并无二致。

三十多年前,副总理李克强和杨百揆跨入了知名的北京大学的大门,两位都是赫赫有名的"法律系77级"的同学,这是由毛泽东发动的翻天覆地的"文化大革命"之后,通过恢复了的高考后而进入大学的第一届大学生。

到现在为止,李克强曾经比任何其他的中共党领导人更多地沉浸在了改革的十年中的那种学术和政治氛围之中,那段时期由邓小平开启,也在1989年天安门抗议被军队镇压之后由邓小平结束。

李克强那时是北京大学的一名法学学生,他曾经和热情澎湃的支持民主的倡议者们结为好友,这些朋友中后来有一些成为了对党的控制直言不讳的挑战者。其中还包括一些在"八九六四"镇压之后流亡海外的活动家们。

现在,56岁的李克强准备接过政府领导责任,杨百揆和那些昔人友人则在想,曾几何时,要求政治松绑的呼声此起彼伏,那个思潮碰撞的时代将会如何影响李克强治理这个一党制国家?

"当我们一起合作,翻译那本书,交换想法的时候,我认为他的思想是相当开放的。"杨这样回忆李,李克强在中国的高层领导人当中是少有的可以用英语发言的一位。

"他的倾向很明显是支持西方思想的,他当时肯定不算保守。"杨如是说,这位现居北京的61岁的谢顶的翻译者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这么说。"当他谈起话来,肯定不是在背诵毛主席语录。"

"我个人认为他的过去肯定会留下影响。但是他从政也已经二十多年了,这也是一个影响因素,"杨在1989年的民主示威中因为写过请愿书和提供过建议而以"反革命"的罪名坐牢将近一年。

李克强本周刚刚访问了北韩和南韩,这是北京想要提升他的形象的最新的一次动作。神秘的中共要等到2012年的党代会才会确定谁是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的继任者,要到2013年初才会由人大正式宣布谁是新的总理。

李克强、杨和另一位同学刘庸安都曾在翻译Alfred Denning爵士所著的《法律的正当程序》中出过力,这本书最近被再版,可能是不经意地提醒人们,这位准备接替温总理的领导人有着怎样的过去。

李克强自己几乎对他的大学生涯不置一词。不过他的同学们和认识他的人说,他过去的经历可以让他被看作是比包括他的提携者胡主席在内的当前的领导人更为务实的政治人物。

"胡锦涛和温家宝都属于红色一代,他们没有机会学英语,也不曾浸淫在新思潮或西方观点之中。"一位当年在另一学校的学生活动家陈子明说,他曾经想发动李克强的同学们,也由此结识了李。

"但是李克强的这一代就不同了,不仅因为他的专业是法律,他受教育的时间比较长,也因为他比其他人,例如习近平有更多的机会、更长的时间受到新思潮的影响。"陈子明这么说,习近平很可能是胡锦涛主席的接班人。

"我们不能肯定地知道这种不同之处意味着什么,但是如果有机会的话,这种不同是存在的,在未来会表现出来的。"陈子明现住北京,撰写政治方面的文章,他在1989年的镇压之后曾经入狱。

习近平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有多年都在农村,但比李克强要提前进入大学。尽管如此,也有人说习近平比李克强还要务实。

英语

这位几乎板上钉钉的中国未来的总理曾经每天花好几个小时背诵英语单词,以此打开曾被禁止探索的知识领域。

1977年的高考竞争激烈,而李克强是最后得以进入大学的273000名佼佼者之一,那时改革者们刚刚恢复曾经在毛的运动被中止的传统的大学教育。

1978年年初,李克强从中国东部的安徽省到了北京大学,他的家乡是一个贫穷的农村,他的父亲曾经是一名官员。他选择了法律系,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仍然深受苏联的教条主义的影响,之后,学习法律似乎是对过去沉寂数年的某种反弹性追求。

何勤华曾经是与李克强同届的82届法学同学,他在一本回忆录中说,"李克强不知疲倦地学英语,刻苦的程度是今天的年轻人很难想象的。他在走路的时候背、在食堂排队的时候背、在等公交车的时候和坐车的时候都在背单词。"

李克强如饥似渴地吸收国外的思想,这让他和龚祥瑞走得很近,后者是曾经在西方求学的少有的在毛的清洗中存留下来的中国法学教授。 龚在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曾经在伦敦经济和政治学校学习,是在80年代想学生们传播长期受禁的自由思想的桥梁。

根据龚先生的遗作――最近出版的回忆录和他在1985年西方宪法教材所提到的,这位老教授很喜欢这位瘦削、认真的李同学,李也成为了几位帮助准备教材和翻译外文书的学生之一,其中就包括Denning爵士所写的那本《法律的正当程序》。

李克强曾经在一篇简短的回忆北大生活的文章中对龚教授表示了敬意,并回忆了那时思想激荡的校园气氛。

在2008年出版的一本书中,李在一篇散文中说:"我在北大将近十年,那正是所谓'知识爆炸'的年代。"

"我当时寻找的不仅仅是知识,也是一种气质,培养学者的情怀。"

那时,邓小平正带领中国走向市场改革,但是许多学者和一些官员向往更大胆的政治变革,这也让党的保守派们提高了警惕。

那些关于权利、法治和公众代表的论述就是李克强在书中、讲座上和学习小组中看到、听到最多的,这些也激起了范围更广的辩论。

"龚祥瑞倡导分治和多党制,他的思想即使在今天,有一些仍是禁区,"姜明安是李克强的一名同学,在2007年的《南方周末》发表的《北大法律系"黄埔一期"那班人》(http://nf.nfdaily.cn/nanfangdaily/zt/whzt/hfgk30/200706070066.asp)报道中这么说。

"宪政是通向法治的道路,而法治是通向民主的第一步"龚在1996年,在他去世前不久在加州的一个讲座上这么说。

他说:"在下一个世纪,中国人民应当完全地实现宪政民主。"

李克强的一些同学记得,他也曾胸怀着那个时代的理想主义。

"我了解的过去的李克强是相当大胆的。他的思想前卫、大胆、充满理想主义。"王军涛这么说,他从1994年以来就被流放,现在是提倡在中国进行变革的中国民主党全国委员会主席之一(译注:另一位主席是王有才)。

王军涛曾经是北京大学物理系的一名学生,他和李曾在同一个学习小组中。因为支持1989年的学生抗议,他在其中所起到的显著作用而被作为"黑手"之一进了监狱。

王军涛在从新泽西打来的电话中说:"在所有的年轻一代的领导人中,李克强是唯一一个曾经在那些自由主义者当中生活并与之辩论的人。"

"他理解我们,曾与我们争辩。"

选举时间

在80年代后期,这些辩论从拥挤的教室和宿舍扩散出来,那时,官员们允许北大和其他学校的学生通过竞争成为本校社团的领袖。

在邓小平放出信号表明也许会容忍政改之前的数月,北京大学就测试了这种实验可以走多远,这吸引了全国的注意力。

根据目击者们的回忆,超过20多名学生脱颖而出,包括王军涛、杨百揆和李克强的其他朋友们,他们呼吁进行大胆的民主改革,这些聚会吸引了数百名的学生参加。

在那个时候,所谓的"内部人士"和"外部人士"之间的差异更为模糊不清――这是用来区分党领导下的[学生会]干部和那些自由学生的说法。

王军涛回忆说,他曾提名李克强竞选学生会的领袖,监督规模更大的学生委员会。

但是李的朋友们的回忆各不相同,在1980年的选举中,李克强要么不在校园内,要么就是想疏远他们。杨百揆――与李一同翻译的那位同学和学生活动家陈子明都说李克强当时支持一位更中庸的候选人,张炜,他的观点是要把经济改革放在前面。

陈说:"他们的观点不是反对政治改革,而是经济改革更加紧急,李克强在这一点上比较保守,但他也想要改革。"

邓小平对学生选举热情中有所警惕,又收回了政治上的松绑,随着80年代的岁月流逝,邓小平压制了要求进行重大政治改革的呼声,李克强的一干同学朋友们的热情逐渐和党的保守分子们形成了冲突,这种冲突在1989年达到了顶点。

但是当同学们进行政策探索、追求独立活动,甚至成为直言不讳的异议者的时候,李克强则留在了更为小心谨慎的轨道上,放弃了出国留学的想法,在中共的共青团体系中步入仕途,这一组织后来成为了通向更高权力的改革份子们的阶梯。

他在北大完成了硕士学位后在共青团中平步青云,后来成为了知名的市场改革的倡导者厉以宁教授的弟子。

1998年,他被派往河南,一个贫困、不安的中原农业大省,两年后得到提升,成为党委书记。在2004年下半年,他成为辽宁党委书记,那是一个老旧的工业省,通过吸引投资,它重新成为了现代工业中心。

有时,有关李克强和现在被流放的包括王军涛在内的异议者有关系的传言也会流传,让李成为中国的主席和党的总书记的前景黯淡,那是一个比总理还要有权的职位。王这么说。

但是李克强可能成为下届总理,这看起来越来越明确无误,他近来不断高调出访国外,也做了许多重大的政策演讲。他的外交手腕也表明其英语仍然流利。

王说:"李克强可以持续获得提升、得到关键人物的青睐说明他已经有了重大的转变。"

李克强的保护人胡锦涛主席在即将成为领导人的时候也誓言尊重法律和宪法。但后来他治下的政府对异议者进行了镇压,也加强了普遍存在的法外拘押。

李克强的前同学杨百揆说他在80年代后就再没有和李联系过,只能猜测李克强的大学生涯能给他留下多深的印记。

杨百揆说:"当条件允许的时候,我认为北大的生活会让他更加开放、包容,更为民主。他对法治的理解可能更深入了。但是他现在不能表现出来。那会很危险。"

(本文编辑: Brian Rhoads 和 Raju Gopalakrishnan)

相关阅读:


胡佛研究院中国领导观察 《李克强的准备

发送邮件至 yyyyiiii+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即可订阅译文;到iTunes 中搜索“译者”即可订阅和下载译者播客Podcast;点击这里可以播放和下载所有译者已公开的视频、音频和杂志。(下载需翻墙)。


on FeedzShare: http://yyyyiiii.blogspot.com/2011/10/blog-post_3370.html